今年元旦,《苏州市电梯安全条例》开始施行,其中的“电动自行车入客梯最高罚千元”等条款备受关注。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该条例还有“姊妹篇”——自去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即将于2月1日起施行的《无锡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法网”织大织密,江苏切实护佑群众乘梯安全。
三市协同立法,解答新的问题
作为三市协同立法的产物,上述3个条例有共同的亮点,例如: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者其蓄电池进入乘客电梯,违反这一规定且拒不听从劝阻、制止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电梯制造单位或销售单位应承担保修责任,最低保修期限为自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合格之日起5年。
南京市人大法制委立法处处长张倩表示,2011年南京制定电梯安全条例,在全国开了先河,但当时立法主要聚焦使用特别是电梯质量的源头——生产和出厂环节。从10年的监管实践看,更多环节亟需纳入监管,群众关注的维保费怎么出、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后谁来管等新问题也要给予回答。
张倩说,电梯安全并非典型的协同立法选题,但本次立法探索正逢多重契机:2021年宁、苏、锡三市都要制定或修订电梯安全条例;三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电梯数量特别是老旧电梯保有量等比较接近,电梯安全管理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较多;江苏电梯生产和维保单位集中在苏州,立法协同对以统一标准管理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立法中,三地人大对共性难点特别是电梯保修年限、电动自行车进电梯等疑难问题,反复研究、共同谋划,做到主要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一致,实现立法成果共享。
张倩告诉记者,本次协同立法,将最低保修期限明确为5年,倒逼电梯制造企业改进产品质量。这曾面临一些法理上的难题,在三市共同努力下得以解决,获得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根据南京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分析,电梯在投入使用的前5年为故障高发期,主要因为开发商或业主在装修过程中高强度使用电梯运送建筑装修材料等,同时新安装电梯存在一定运行磨合期。因此,最低保修期限明确为5年,将切实为老百姓解决烦心事。”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设处处长朱晔秋说。
无锡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处处长魏存立介绍:“电梯安全涉及主体多、责任链条长,我们通过立法对电梯的制造、施工、使用、维护保养单位以及乘用人等各个主体的责任都作出明确规范,这些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为相关责任主体各尽义务、密切配合提供了基本准则。”无锡市市场监管局特设处副处长毛海东表示,以前电梯出现问题,物业联系维保单位后就觉得不是自己的事了,而电梯安全管理条例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对维护保养作业现场监督和签字确认,从而夯实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
管住核心环节,群众企业点赞
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目前全省在用电梯80.7万台,在全国排第二,其中15年以上的电梯2.2万台、5年以内的电梯52.1万台。去年,全省处置4.9万起电梯困人故障,累计解救6.7万人。
出台专门的电梯安全法规,得到群众真心赞扬。南京市民周音告诉记者,她住的公寓楼建成十多年,配有电梯,电梯里的广告经常换。不过,电梯多长时间维保一次、谁负责维保,她并不清楚,也不知道物业是否公布过电梯维保费用和广告收支情况,“因为关心电动车不能进电梯的事情,我了解到专门有法规管理电梯安全,感到放心不少。真心希望物业、维保单位都能守法服务”。
维护保养,是电梯安全监管链条上的核心环节。在南京市江宁区,有7个小区的1000余部电梯,由南京华誉电梯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维保。该公司维保经理陈康告诉记者,按照规定,每个月对这些电梯进行两次维保,没有特殊情况就采取“小保养”,即例行保养,其常规流程包括润滑、检查、清洁轿厢内外部、检查电梯运行状态和电梯控制柜,30分钟以内就能完工。
南京、苏州、无锡都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不得将其承揽的业务转包或变相转包。违反这一规定的,在南京会被处以5万-20万元罚款,在苏州、无锡会被处以1万-10万元罚款。毛海东说:“电梯转包分包会造成维保经费层层递减,从而使得最后的维保单位降低维保质量或通过过度维修的方式补贴维保费用。这给电梯安全带来极大危害,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还可能出现推诿扯皮情况。”
对维保乱象进行重点打击,得到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维保经理李俊涛由衷点赞。他说,维护保养不到位的话,直接增加电梯故障率,给电梯造成安全隐患。维保转包行为过去并不少见,有些小单位接下电梯保养业务后,不能按技术规范进行保养,做了两三年后感觉有风险便甩手不做。作为电梯厂家下设维保单位,他所在的公司曾经当过“接盘侠”,为了让电梯恢复良好运行状况,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陈康的公司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由于公司距离服务的7个小区都比较近,接到电梯警报后15分钟就能到达现场。多数警报是虚惊一场,乘梯人不小心造成的,电梯自身故障并不多。记者看到,3个条例都倡导安全文明使用电梯。无锡市市场监管局特设处副处长毛海东说,在条例中明确对电梯内嬉戏、打闹、吸烟等不文明行为的处罚规定,也是希望起到引导作用。
加强执法检查,推动法规落地
《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已经施行两个多月,知晓度如何?
1月3日一大早,记者在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的正荣·润江城小区看到,小区电梯里显眼位置张贴着该条例施行的通知,也有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禁止进入电梯的警告标识。1栋居民郭晓雅告诉记者,她入住小区一年多,没遇到过晚上下班回来找不到充电位的情况,也没见过有人把电动自行车推到电梯里。记者看到,居民楼负一层的非机动车车库内,有近40个电动车充电点位。当天是休息日,车库里并不拥挤。
不过,在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的金王府小区,记者走了一圈后发现,大多数楼栋门口、入户大厅摆着各式电动自行车,有的车辆紧挨着电梯,旁边的墙上贴着“非机动车禁止停放楼道内”“电动车充电请到地下室”等标识。在一栋住宅的8楼楼道,停着一辆电动自行车。居民杨先生告诉记者,电梯到不了负一层,进出非机动车库的通道坡度大、角度小,为了方便他只能把车停在单元门口。
金王府友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主管张长付说:“小区一共49栋楼,其中好几栋拆迁安置房,业主连物业费都不愿意交。”物业不仅没有改造非机动车地下车库,小区内约60部电梯尚未做到监控摄像头全覆盖。一旁的保安师傅搭话:“电动车进电梯,看到了我们会管,但也没什么好用的办法,只能是上门劝说,再多的也做不到了。”
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施行。朱晔秋介绍,去年12月27日该局接到投诉,鼓楼区某高层小区一部电梯故障频繁,严重影响居民出行。检查发现,该电梯2006年投入使用,“梯龄”超过15年。执法人员根据《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要求该小区物业企业申请电梯安全评估。次日,南京市特检院专家组给出结论:该电梯存在减速器渗油、曳引轮槽不均匀磨损等11项深层次故障隐患,需进行重点修理。小区物业企业立即根据评估报告,组织电梯修理单位修复故障、消除隐患,确保电梯平稳可靠运行。
除了对高层住宅老旧电梯开展安全评估,南京还对电梯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的情况进行立案调查。去年12月14日,执法人员对雨花台区某养老机构在用电梯开展现场检查,多次按动电梯轿厢内的救援服务通话键均无人应答。因违反《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规定,未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和救援服务畅通,该养老机构被立案调查。
利用新技术,开展智慧化管理
南京江北新区福基·旭东新城小区物业负责人袁节认为,不让电动车进电梯,要在便利充电上做文章。该小区充电点位能满足小区近半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的需求,因此电动自行车进电梯的情况这两年明显减少。但是,更换负责的电梯维保单位,增加管理人手和成本投入,只是保证电梯安全的“基础打法”,再加一些智能手段才会如虎添翼。
市场主体也看到智慧电梯的发展前景。江苏新再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定位,是智慧电梯综合运营商。公司副总经理樊静说,近两年国内电梯在出厂时一般就已加装智慧系统,目前主要是交付多年的小区对智慧电梯系统有迫切需求。困人报警、电动车报警、电梯掩门报警、口罩识别、疫情消杀……智慧电梯系统不断更新迭代,目前省内1万多部电梯接入该公司的智慧电梯系统。
南京等三市的电梯安全条例,都鼓励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电梯安全管理水平。毛海东告诉记者,根据即将施行的条例,无锡新装电梯必须接入平台,既有载人电梯在改造时也应当实现电梯安全运行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从而不断扩大智慧电梯的覆盖面。该市还整合171家签约维保单位、88个网格救援、119救援热线等资源,打造电梯救援网络,提高救援效率。
去年7月出台的《连云港市电梯安全智慧监管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1年底,电梯安全智慧监管工作覆盖本市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聚集场所,各县区(功能板块)配备智能监控装置的电梯比例不低于30%;到2022年底,智能监控装置基本覆盖全市在用电梯。连云港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刘建国告诉记者:“2021年连云港50件民生实事包括,实施电梯安全与应急救援‘天眼’工程,加装电梯轿厢内智能监控装置3500台。到去年年底,我们装了4517台电梯的智能监控装置。”
在智能监控装置基础之上,连云港市采集电梯运行状态等数据,远程掌握电梯运行状态。“一旦电梯出现困人故障,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被困人员情况,实施有效救援。”刘建国说,“通过监控随机抽查,可以对维保单位、使用单位进行日常监管。”
省市场监管局特设处副处长许纲介绍,江苏2013年在全国率先建立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至去年底基本实现电梯“应纳尽纳”,今年将继续深化全省统一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在部分地区试点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按需维保电梯的质量动态评价系统,构建电梯维保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让广大群众安心乘梯。